如何判断是否侵犯发明、实用新型专利权?
发布日期:2021-05-25 浏览次数:
对于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权,判断标准是看被控侵权对象(产品或者方法)的技术特征是否属于专利权的保护范围,如果属于,则构成侵权。判断的方法是将被指控侵权的技术特征与专利权的保护范围进行比较。具体方法如下:
1。确定专利权的保护范围。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权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和附图可以用来解释权利要求。解释权利要求时,以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内容为准,而不是权利要求的文字或者措词。
2。按照普遍覆盖的原则,将被指控侵权人(产品或者方法)的所有技术特征与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逐一进行比较。如果被指控的侵权人(产品或方法)与独立权利要求中记载的所有必要技术特征相对应且相同,则构成侵权。具体有四种情况:
a),包括——被指控侵权的技术特征包括权利要求中记载的所有必要的技术特征;【/br/】b),上位概念覆盖下位概念——专利独立权利要求记载的必要技术特征采用上位概念,被控侵权对象为下位概念;【/br/】c)、新增——被控侵权物品在使用权利要求中所有必要技术特征的基础上增加了新的技术特征;【/br/】d)、从属专利——被诉侵权客体是在先专利技术的改进,并已取得专利权,属于从属专利,从属专利未经在先专利权人许可实施。
3。根据等效原则,将被控侵权人的技术特征与专利权利要求中的技术特征进行比较,即使在字面上有所不同,但经过分析,可以得出两者是平等的、相同的,即使用相同的手段实现基本相同的功能,产生基本相同的效果,或者被控侵权人的技术特征可以由专利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进行关联,而不需要创造性劳动。在这种情况下,应当认定被指控的侵权行为属于专利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