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海将建世界*大创业加速器
发布日期:2021-05-28 浏览次数:
两年前,香港青年陈升北上佛山,开启互联网创业;6年前,完成香港和美国博士后研究的黄源浩,回到佛山创办了奥比中光;7年前,从斯坦福毕业回国创业的刘自鸿,直接选择在深港及硅谷三地同时创立柔宇科技……
近年来,香港的科研力量搭配佛山的产业化市场,孕育诞生了一批明星科创企业。
不久前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下称《规划纲要》)第四章中指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粤港澳创新合作,构建开放型融合发展的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集聚国际创新资源,优化创新制度和政策环境,着力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建设全球科技创新高地和新兴产业重要策源地。
抢抓粤港澳大湾区机遇,当下的佛山创新正在释放出哪些新动向?又将如何发力?
深企在广深港澳创新走廊上加速联动
积*打造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用好佛山国际会展中心……在今年的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中,佛山元素格外抢眼,涉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进“一核一带一区”发展格局、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
报告在部署总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有关工作时,频频提及佛山。报告提出,2019年要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共建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
加强科技创新合作。《规划纲要》指出要充分发挥粤港澳科技和产业优势,积*吸引和对接全球创新资源,建设开放互通、布局合理的区域创新体系。推进“佛山-佛山-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建设,探索有利于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跨境流动和区域融通的政策举措,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大数据中心和国际化创新平台。
在此背景下,记者发现,诞生在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圈”里的佛山科创企业不断涌现,而其也正加速与整条创新走廊展开互动。
2013年,完成香港和美国博士后研究的黄源浩,从美国回到佛山创办了奥比中光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奥比中光”)。2015年,奥比中光自主研发的3D传感摄像头正式量产,成为亚洲量产消费级3D传感器的公司,也是继苹果、微软、英特尔之后的全球第四家。
而走出不少佛山科创明星企业的香港科学园,近年来也在不断加强与佛山的科技创新互动。“这里汇集着超过700家科技企业和香港超过一半科研人员”,香港科技园公司董事查毅超表示,早在2015年,该公司就与佛山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协会签署合作协议。
“去年公司刚在这里设办事处时,我是东莞、佛山两地跑,现在绝大部分时间在东莞。”春节过后,云天励飞东莞办事处负责人李伟几乎常驻东莞工作了。在当地,公司现有团队不仅有销售,还有解决方案工程师、系统工程师等。伴随《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发布,今年2月,云天励飞决定进一步扩大在东莞的员工规模。
深企在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上的频繁联动背后,离不开政府的前瞻部署。2018年出炉的《佛山建设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实施方案(2018—2035年)(征求意见稿)》提到,结合佛山中国自主创新示范区空间布局,选择4个创新基础好的区域打造为核心战略平台,带动周边具有创新潜力的20个节点,形成各具主导功能的创新区块,构建“4核20节点”的空间格局。该方案明确指出,到2035年佛山将被打造成为“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引领区、国际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育成地和国际创客聚集地,创新生态体系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如今,广深科创走廊范围延伸到了港澳,前景更令人期待。
前海启动离岸创新创业中心建设
加强科技创新合作,《规划纲要》还提出加快中国自主创新示范区与中国双创示范基地、众创空间建设,支持其与香港、澳门建立创新创业交流机制,共享创新创业资源,共同完善创新创业生态,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提供更多机遇和更好条件。
在前海,入驻前海青年梦工场的前海随身宝科技公司创始人、香港青年郭玮强直呼上述表述“振奋人心”。作为香港青年创客,他希望可以利用大湾区作为重点创新平台,努力创业。“前海是深港合作区,在贸易便利化、税务等方面都有独特优势,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创业空间,我希望团队可以通过前海这个平台,把项目做好。”
而《规划纲要》中,关于“鼓励三地高校探索开展相互承认特定课程学分、实施更灵活的交换生安排、科研成果分享转化等方面的合作交流”等内容也让郭玮强感到兴奋:“这将更快地促进香港一些高校科研成果的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