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资讯 > 常见问题

版权与著作权有什么区别?

发布日期:2021-05-25 浏览次数:

我国现行著作权法第五条规定“著作权是著作权的代名词”。知识产权领域有人平等对待版权和著作权。

版权和著作权的区别

基于以上对著作权的定义和社会实践,我认为著作权和著作权有五个明显的区别:

第一,不同的主体。

狭义上的版权是指出版者的权利,其主体是出版者。在中国,出版业被视为意识形态的重要领地,长期被中国垄断,由国有出版机构(出版社或出版公司)经营。因此,我国的版权主体只能是国有出版机构,自然人不能是版权主体。而著作权的主体是作品的作者。客观上,只有自然人是作品的事实作者、社会组织和自然人以外的民事主体;只有在一定情况下才能算是“合法作者”。

其次,对象不同。

出版者权利的客体是图书和音像出版物。著作权的客体是作品,著作权法只保护作品,不保护作品的载体,因为作品的载体可以有很多种,但作品本身只能是一种。

三、形成机制不同。

著作权是从属于著作权的派生权利,出版者的著作权只能由著作权人授予。版权基于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权利。在中国,作品一经创作,只要具有作品的属性,就会依法自动产生著作权。

第四,内容不同。

以中国为例,出版者对其发表的作品享有的著作权包括专有出版权、版本权、修改已发表作品的形式和内容的权利、删除的权利。我国著作权法规定,著作权包括作品的人身权和财产权。人身权包括发表权、签署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性的权利。产权包括复制权(出版权、发行权、复制权、解释权、翻译权、解释权)、传播权(表演权、广播权、展示权、朗诵权)等权利。

第五,时限不同。

在中国,出版者对作者授权的作品享有一定期限的专有出版权。期限长度由出版者和著作权人协商签订制作,合同有效期不超过10年。作品人身权的保护一般是不受限制的,一些内容的专有权应该得到永久的保护。对于作品的产权,各国都有一定的时间限制。我国著作权法规定,公民作品发表权和作品财产权的保护期为作者生前和死后50年,截止于作者死后第50年的12月31日。

请进
提交留言